一、为什么练拳时要“舌抵上腭”?
“舌抵上腭”是指在练习太极拳、八段锦、五禽戏、易筋经等内家拳以及静气功等时,舌尖须轻轻抵住上颚。舌抵上腭之原则:“嘴闭齿合,舌头尖及舌面前部自然贴在上齿龈处”。即舌尖轻轻顶在上龈齿之间。
舌抵上腭是交通阴阳,沟通任督二脉的桥梁,俗称“搭鹊桥”。
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,下出会阴部,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,沿脊柱上行,经项后部至风府穴,进入脑内,沿头部正中线,上行至巅顶百会穴,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,过人中,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(唇系带与齿龈连接处)。督脉“总督诸阳”,能联系手足三阳经脉而交汇于督脉的大椎穴,所以又有“阳脉之海”之称.
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,下出会阴,经阴阜,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,到达咽喉部(天突穴),再上行到达下唇内,左右分行,环绕口唇,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,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,上至眼眶下(承泣穴)。任脉“总督诸阴”,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经脉交会,故又有“阴脉之海”之称。
舌抵上腭使任督二脉相互交接,贯通了任督二脉,形成一个“周天循环”。首先是舌抵上腭,口腔会分泌大量的津液,可起到润喉的作用,练功时不会觉得口干、口渴。
其次是津液为人体之精华,咽下至丹田还有滋润与濡养、化生血液、调节机体阴阳、排泄废物等作用。从清气上升,浊气下降以及经脉循行的角度来看,练内功需要心静,神气内敛,守中守定,以意行气,以气运身,气遍身躯不稍滞。而心主神明,为人体五脏六腑之主,因此敛神的过程,也是调整人体五脏六腑平和的过程,使其阴阳调和,气血通畅。
还有内功的习练要求均、细、绵、长的腹式呼吸,不仅可增加肺活量,吸入更多的氧,而且由于腹式呼吸通过横膈肌的上下浮动和腹部的活动,对内脏起到了自我按摩的作用,促进了内脏器官毛细血管微循环,加大了单位时间内的血液循环,为机体组织和细胞提供更多的氧。
舌顶上腭详细图解
二、进一步看舌抵上腭的功效
我们在练功时都是把舌抵在上腭上。这是为什么?这是生精补漏体的方法,是由后天返先天的方法。
舌根处有两穴,左为金津穴,右为玉液穴。舌抵上腭时津液会迅速生长,口中的津液满时,要吞下。在吞咽口水时舌尖要用力顶在上腭之上,颈部的韧带、肌肉要用力绷紧,同时把胸部、腹部的肌肉绷紧、收缩,收缩关元穴与前阴等肌肉,一直收缩到睾丸。前阴要回抽,同时用意识把这口津液送到睾丸里,这才是完整的吞下津液。此津液最易生成阳精(精足则气足,气足神必旺)。
不知此诀,只知舌抵上腭,津液吞下即入胃里,不起作用。津液(就是口水,在修炼中出现的口水叫琼浆玉液)是练功的重要原料。把口水吞下时一定要用意识导引,路经胸腺到肾上腺,一直到前列腺入睾丸(女性入子宫与卵巢内)。吞口水时,是气与意识在润泽各腺体,这些腺体受到润泽与刺激后,他们会快速分泌激素,促进精液的生成。
睾丸的运动非常重要,人的精力旺盛与否,与睾丸有关系。睾丸生产的激素如果能返回肾上腺,由肾上腺还精补脑后,人的精力就旺盛,能力非凡。所谓的还精补脑不是把精液反还,而是把睾丸之气回归入肾上腺,由肾上腺与肾脏的温煦气化后,上行入垂体,散入大脑内的各经络等(这是自然形成的,千万不要用意)。这种能量一旦上升进入大脑,你就会聪明健康,精力充沛。
在生活中经常把舌抵在上腭处,平时有口水时要把口水吞下,吞口水时舌不能离开上腭。古人有句话讲“口开神气散,舌张是非生”这句话的奥妙就在这里。只有舌抵在上腭处,才是人们说的24小时都在练功。晚上睡觉时舌头也顶在上腭处就是24小时练功。所谓静功中的入静祛除杂念,就是在等口水、等消息。是为了给睾丸输送能量。
我们每次练功完毕都在静养等消息,然后才收功。只有通过后天的训练、才能等消息。在静养中有很多种消息出现,此时的静一定要细心体会呼吸,只有细心的体会呼吸,才能感受到消息的来临。
在等消息吞津液中一定要把面部神经放松,嘴角一定要展开,呈似笑非笑状态,要把自己修炼的非常祥和。要把面部表情修炼的很美才行。过去,人们把“道士”称为牛鼻子老道,因为道士的面部表情非常严肃,其原因就是不注意面部的修炼。我们要修成面部美丽、祥和,心地善良,叫人看到可亲可爱才行。我们不但要心理美,还要面部美,更要健康长寿。
三、舌抵上腭:小动作也能滋补脾肾
在中医里,有种功法叫“吞津练精养生法”。早在唐代,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就对此法进行过概括。明代龚居中对“吞津练精养生法”也有新的见解,他指出,“津即咽下,在心化血,在肝明目,在脾养神,在肺助气,在肾生津,自然百骸调畅,诸病不生。”中医认为,津液主要有滋润、濡养的作用。吞食自己分泌的津液,有滋补脾胃“后天之本”,以固护肾之“先天之本”的功效。
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,唾液中90%是水,此外,还含有球蛋白、黏液蛋白、氨基酸、淀粉酶、溶菌酶和各种免疫球蛋白等。一次吞入一定量较洁净的唾液,能够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。
具体做法为,每日晨起,微闭口唇,舌抵上腭,当嘴里的唾液增加到一定量时,随意念将其缓慢吞下,反复3—4次。长期坚持,必有益处。